A-A+

疫情后,心理行业的这些新机遇不容错过

2020年03月13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疫情后,心理行业的这些新机遇不容错过已关闭评论 阅读 1,11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王玲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一、疫情发生,心理人走在一线,抗疫安心

 

在分析疫情后对心理行业带来的新机遇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疫情之下心理行业的动态发展。

2020年新年伊始,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这个高传染性的疾病不仅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给大家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身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普通民众中也有不少人出现了负面情绪。恐惧、焦虑、愤怒、不安等情绪,也如病毒一般,在全国范围内不断传染弥漫。一时间,在医疗救助的同时,灾后需要心理服务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这在同样也是重大灾难---5.12大地震灾后,很多官方及群众的反馈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可能还流行了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

而现在,各界都主动地意识到疫情时,群众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去解决。

网络上直接的体现就是,122日,也就是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微信指数上,心理两个词的搜索量出现井喷式上升,进一步显示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在网上寻求心理帮助。

而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国务院也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设立专门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

各大心理机构、平台、行业协会及时响应,也纷纷有组织、有联动的举办各类心理热线和科普服务。比如北师大、中国心理学会等组织的心理热线等。

 

 

在这次国人的大考面前,心理人总算接得住,也迎来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

这对于20027月才入驻人社部职业资格证书行列的她,也算是在成人之礼,得到了她真正施展才华,得到认可的地方。

 

二、互联网+和社会心理服务迎发展机会

 

疫情之后,心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呢?

个人结合这些年从事心理服务平台的经验,做出了以下几点预测。

 

1.大众更加关注自我,关注家庭和精神发展

 

疫情的发生,一方面,可能会让一部分确诊和疑似患者(相关人员)产生相对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另一方面,疫情也相当于对全社会进行了一场生命教育,让更多的大众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及活出自我价值的重要。

疫情之后,应该会有更多人选择做好自我;长时间的隔离,可能也会使一部分人重新审视自己与社会、自己和家人的关系,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即也可能会导致更加家庭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这些情况的发生,可能提高了民众对心理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对线上心理服务的需求。

 

2.心理机构竞争加剧,可能会倒下一批心理机构

 

受到疫情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心理机构的线下业务,个人预测,可能要等到今年5月份左右才可能逐渐复苏,同时也会促进更多线下机构把业务转向线上。

但线下转为线上,并不是简单的换一下线上工具这么简单,还涉及到创始团队的整体互联网思维、线上用户的积累,及营销推广方式的转变等,没有竞争力的中小线下机构可能有运营风险 ,甚至倒闭。

随着更多心理线上业务的开展,会增加线上增量产品内容的竞争,一些大平台和机构为了得到更大的流量,可以会推出更多优质低价,甚至免费的服务(比如免费心理课程和咨询)作为引流。

所以,行业优胜劣汰的情况会加剧。优质的心理机构也会在本轮疫情之下最终得到更好的变革和价值。

 

3.短期内,营收下降,长期来看,专业的咨询师可品牌获利

 

受到目前各大协会、平台等推出的免费心理咨询和课程的影响,短期内,可能会导致部分咨询师的在线咨询付费订单减少,尤其是线下咨询订单减少;心理咨询师短期生存可能更加艰难,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专业基础薄弱,没有用户和口碑积累,只依靠平台和机构流量的咨询师。

而那些有用户积累,并且在自己垂直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咨询师,后期可能会得到更多线上咨询,实现品牌溢价。专业而且具备营销思维的咨询师会成为第一批心理品牌获利者。

 

4.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购买、企业EAP增多

 

20181119日,国家10部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标志着,2019年将会成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元年。

2019年,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事业机构把心理服务采购作为政府民生服务的一项,疫情的发生,会进一步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进程,政府财政也会大概率增加这一块的预算。

所以部分传统心理机构,如果在这些方面比较有资源资本,或者项目经验,可以聚焦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项目为入口,延伸机构线上线下心理业务。同样也可以得到不错的发展。

综上所述,疫情后,心理行业应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引导相关的社会资源往心理行业注入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在短期内对部分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营收形成利空,心理+互联网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未来将可能迎来更多发展机会,有利于行业在市场大众监督和政策的驱动下,往更加规范的方向前进。

 

三、疫情后,心理人如何迎接新机遇,新突破

 

经过以上分析,很多新手或者年轻的咨询师会咨询我,疫情后,心理咨询师应该怎么应对这些新的变化和机遇,在此,我个人建议如下。

 

1.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水平

 

不管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唯一不变的是,心理咨询师要系统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而针对一些想入行的初学者,因为2017年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原因,我一般会建议大家尽量走以下三个职业入口(可能也是目前业内比较有共识的三个入口)

学历教育(各大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医学院校的在职或全日制心理学专业)

国家心理治疗师(这是目前唯一国家人社部及卫健委认可的证书,重点需要两大条件

1.心理学或医学专业2.具备心理诊疗资质的门诊或医院)

 

各大中字头协会/学会推出的等同培训证书(这个我就不推荐具体的协会/学会名字了,想要了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2.做好个人的品牌定位,成为细分领域第一选择

 

在解决了执业问题后,在接下来的继续教育方面,我建议先想好自己的专业定位,然后再去选报匹配的合适课程。

打个比方,目前很多年轻咨询师,在介绍自己的简历中擅长领域时,总是喜欢大而全的罗列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家庭、青少年、情感;好像自己什么都能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给用户(来访者)的感觉是什么都不精。

我一般会建议年轻的咨询师,聚焦在垂直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比如,选择其中某个领域,以家庭为例,先聚焦在这个领域,甚至在家庭领域中,再寻找二级细分领域,比如离异家庭的心理治疗。

当确定好这样的定位之后,可以阅读该领域大量的文献,向该领域最优秀的老师学习,可以上他的微课,或者读他的著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始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作品。积累成功的个案,慢慢在这个小众领域,快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自己的价值和口碑。

你应该不可能在3-5年内,成为像曾奇峰、张海音这样的专家,但你很有可能通过3-5年在某个领域深入的学习,在这个小众领域会成为很多用户记住的标签和想找心理服务时的第一选择。

 

3.提高互联网思维,让更多用户主动找到你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家每天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可能平均到每件事情的决策时间也会比较少,这也是现在人越来越懒的原因之一。

所以,心理咨询师需要在提升专业知识,做好内容定位之后,还要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让自己的心理知识传播给更多需要的人,让更多需要服务的用户主动找到你

我梳理了一下,目前咨询师通过互联网传播心理知识,触达心理服务的主要方向如下

 

1)心理自媒体

 

简单心理2018年行业调查发现:大众遇到情绪困扰时,最常选择的求助方式是:阅读心理科普文章、阅读心理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找专业心理咨询师。

 

 

由此可见,新媒体可能是目前很多年轻大众在寻找心理服务时的入口,疫情之后,这个比例应该会更大。

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视频技术和网络的普及,将会有更多的用户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获取心理服务信息。

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尝试通过编写文章、漫画、图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创新心理科普方式,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当优质深度关注用户量达到1万以上时,如果您有咨询变现能力时,每月增加几千元的咨询应该问题不大。

我身边就有一些咨询师朋友通过编写自媒体的方式,在提高影响力的同时,也得到了经济价值的回馈。

 

 

2)线上心理讲师

 

今日头条发布的2020内容创造发展趋势中提到今日头条知识内容需求扩大,截止201911月,付费讲师突破 1万人,付费用户超过 500万,年总收入突 3亿元;

而在疫情期间,有63.1%的知识付费用户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主要以个人成长类、职场技能类、内容为主。

可能想象得到,疫后会诞生更多的线上心理讲师,这是获取用户,传递咨询师价值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之一。

如果说心理自媒体文章是一维(图文的方式)的传播,那么线上心理讲师,可能就是二维(音频)和三维(视频)的传播,所以传播效应会更快。

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基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好个人心理讲师定位,打磨线上公开课和系列课程,通过目前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进行线上授课,或者和心理互联网机构合作,日积月累,将会逐步形成自己的铁杆粉丝,做得好的老师实现兼职月入过万不是很大问题。

 

 

3)网络咨询师

 

疫情期间,很多用户都会选择线上咨询作为主要的心理咨询方式,相信在2020年,这种方式还会逐渐成为主流方式,而用户一旦养成这种主流方式,可能会成为她/他们以后接受心理咨询的习惯方式。

故可以推断,接下来将会有更多咨询师加入网络咨询师的行列,甚至会引导专业协会或平台出台网络咨询师相关准则和规范。

所以,心理咨询师可以拥抱变化,了解目前主流的心理互联网平台,结合自己的定位,选择性入驻匹配的平台,学习该平台的规则和宣传推广机制,编制具有用户思维的简历,在平台上吸引用户。

相信今年,你应该会发现身边很多心理咨询师,都通过线上方式进行接诊,实现营收,并且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导诊。

温馨提示:这里打个小广告,壹城心理是我和团队创建的,基于互联网的同城心理服务平台,在2020年春节推出期间,已经得到了深圳市科协技术协会、深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资金和专业支持。

目前全国有30多个城市300名咨询师经过严选入驻平台,我们还为入驻的咨询师提供公益/低价的培训和督导,欢迎入驻。如想申请入驻者,可以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咨询师

 

 

4)参加社会心理服务项目,增加背书,链接资源

 

除了加强互联网心理品牌建设外,心理咨询师的另外一个机遇是加入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和相关的政府平台或者优势企业进行合作。

比如当地的民生微实事、公法检系统心理服务、街道妇联心理援助,大型企业心理讲座等,这些项目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带来的收益不高,但在有精力的情况下,也还是值得一做。

通过这些项目,在当下,可以增加个人的背书,增加用户来源,积累用户口碑,而未来,相信这块可以链接进来更多的社会需要和资源,可能也会成为一些心理机构新崛起的途径,产生一些专注于该领域的头部公司。

总之,疫情之后,心理行业将会有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作为心理从业人员,要建立自己的垂直领域的品牌,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使得自己能成为某个垂直领域的先行者,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心理学,普及心理学的应用和价值。

(文章来源:姚国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