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神经症的原因及诊断

2014年02月22日 心理测评 神经症的原因及诊断已关闭评论 阅读 1,22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下降、烦恼、紧张、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发病的心理学机制:
 实验性神经症学说巴甫洛夫在实验室中,用各种特殊方法使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功能性障碍,即所谓实验性神经症。
  ①过强刺激引起兴奋过程过度紧张;
  ②过分复杂、精细地鉴别引起抑制过程过度紧张;
  ③兴奋、抑制过程急剧变化,阳性、阴性强化反复交替及动力定型的急剧改造,引起兴奋抑制过程转换过度紧张。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强调,情绪与行为的发生一定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而不是通过环境刺激直接产生的。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一些神经症患者有许多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包括非此即彼地看待事物,灾难化地解释个人的不幸,以偏概全地解释自己的过失,选择性地理解事物的背面,先入为主地分析事物,情绪化的推理方式和对自己的过分苛求等,这些歪曲的认知,导致不合理、不恰当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与频度,便表现为疾病。

    心理动力学理论 又称精神分析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①当幼儿期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或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经历、欲望与动机被压抑到潜意识层次,它们不能直接地或原封不动地进入意识时,就产生了因为会违背社会规范、良心道德等的个体痛苦感,这便是神经症;②一些神经症的发生是由于不能合适地压抑来自本我的本能性冲动,超我的要求过高过强,自我过弱,以至于自我不能在本我和超我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这些理论是其创始人弗洛伊德对神经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技术的基础,但至今尚未被任何现代实验手段所证实或否定。
    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该学派创始人华生认为,神经症症状是后天或早年的生活经历中习得的社会性行为,它们因不良的或错误的学习而获得,因不恰当的环境或自我强化而固定。如恐惧症、焦虑症最初是由一些无关刺激或中性刺激伴随无条件刺激引起了焦虑,以后又不断被强化和泛化。沃尔普的交互抑制学说和系统脱敏疗法,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厌恶疗法、阳性强化等方法治疗神经症,均是源于该理论。

生物学机制

(1)遗传因素 强迫症、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疑病症均存在家族聚集性,其一级亲属的同病率高于其他亲属,并远高于普通人群。焦虑症、强迫症单卵双生的同病率明显高于双卵双生。
(2)生化因素 研究发现,焦虑症、恐惧症和强迫症的发生可能与NE、5-HT系统功能改变有关。一些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对神经症的治疗作用是支持这类学说的理由之一。另外、5-HT激动剂可加剧强迫症也说明了这一点。
(3)其他 脑影像学检查发现某些强迫症患者双侧尾状核体积缩小,而许多脑器质性疾病如脑炎、癫痫及颞叶损伤等易产生神经症症状,包括强迫、焦虑、恐惧等。

诊断要点

    神经症性障碍的各亚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病程与预后。尽管不同类型间的相异点多于相同点,但多年的研究发现,神经症障碍仍有不少共同之处而使其有别于其他类别的精神障碍。
    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但大多是混合存在,尤其是焦虑症状;罕见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连贯性和逻辑障碍,也罕见行为紊乱、怪异行为。个别强迫障碍患者的强迫行为可能显得非常古怪,但患者能就此做出合理的解释,通常是为了缓解焦虑。可见某些疑病症患者的疑病观念达到妄想的程度。
    2.症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各种神经症性障碍的症状均可见于感染、中毒、物质依赖、代谢或内分泌障碍及脑器质性疾病等多种器质性疾病中,在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最为常见,故诊断神经症性障碍须排除器质性疾病。此处的“症状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是指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的病理生理学和组织形态学变化。可以预料,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随着精神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更深的层次去研究脑的功能,可望在超微结构方面有所发现,而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一族将会日渐缩小,终至瓦解。
    3.患者自知力充分,对疾病体验痛苦,有求治要求 多数神经症性障碍的患者在疾病的发作期均保持较好的自知力,他们的现实检验能力通常不受损害,不仅能识别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也能判断自身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但疾病的加重和病程的慢性化也可能使少数患者丧失自知力。由于患者对神经症性障碍的体验通常十分痛苦,症状常常与现实处境不相称,患者常能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并加重其痛苦,故常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而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的诊疗历程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体验。
    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神经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相对完好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是相对重性精神病而言,神经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完好的。因为他们基本上能生活自理、坚持学习、坚持工作,同时,他们的言行通常都保持在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二是与正常人相比,神经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只是相对完好,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学习、工作或与人交往表现得很吃力,效率低、适应性差。
    5.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在病前较他人遭受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主要以人际关系、婚姻与性关系、经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多见。
    6.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Eysenck 认为,古板、严肃、焦虑、敏感等性格的人易患神经症。
因此,上述特点就决定了在遭遇相同应激事件的群体中,神经症性障碍的患者更易于对生活感到不满,对生活事件更易感,或者是个性特征更易于损害人际交往过程,从而导致生活中产生更多的冲突和应激。另外,不同的个性特征可能与所患的神经症性障碍亚型有关,如有强迫症型人格特征者易患强迫症,有表演型人格特征者易患癔症,有A型行为倾向者易患焦虑症等。

鉴别诊断

     1.器质性精神障碍 各类感染、中毒、内脏疾患、内分泌或代谢障碍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均可以出现神经症性症状,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和恢复期。但它们有几个特点是神经症性障碍所不具备的:  
       ①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因;
       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如意识障碍(最常见为谵妄)、智能障碍、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等;
       ③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2.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中最需要鉴别的是精神分裂症。一些精神分裂症者早期常表现为神经症性症状,如头痛、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情绪改变、或出现强迫症状,易误诊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漠视自身症状,缺乏自知力,社会功能损害相对较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等。
    3.心境障碍 尤其是抑郁发作的患者,常伴有焦虑、强迫以及其他神经症性症状。此时的鉴别要点是心境障碍患者以抑郁(或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抑郁(或躁狂),而且情感症状程度严重,社会功能受损明显;而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虽然也可有抑郁症状,但大多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不少主要临床相,未达到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4.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的致病因素常为重大的生活事件,症状则是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直接反应,患者常能意识到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事件有关,症状的表现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有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