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身心关系的视角看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

2014年02月18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从身心关系的视角看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已关闭评论 阅读 822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作者:王成德  甘肃联合大学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推荐)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 杜沙沙与您分享,谢谢您收藏、宣传中国全民健心网,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身心关系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探讨的重要话题。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从身心关系的视角来看,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目前,我国开展全民健心工程,可从六个方面入手:普及知识,提高全民科学健康素养;科学引导,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防微杜渐,增强学校心理教育实效;统筹规划,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站点;聚集资源,建成健心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心活动。 
  [关键词]全民健心 全民健身 身心关系 健康素养 生活方式 
     一、关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心”的诠释
     (一)全民健身的内涵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增强力量,增加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和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强健。其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全民健心的内涵 
     中国全民健心网负责人肖汉仕教授认为:全民健心是面向全体居民,以优化全民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为直接目的,以全方位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构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与服务体系、全体居民主动参与为途径的实践活动。 
     健心的实质是两个提高:提高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基石。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挥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心理素质包含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和心理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就是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激发人的心理能量、把握人的心理特点、优化人的心理品质、规范人的心理行为。 
      现代社会由于人类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化,生态问题越来越尖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人们需要较高的心理素质才能在竞争与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2.心理健康决定幸福指数。近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并且后面的健康层次是以前面的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并非一个绝对、恒定的概念,而是具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动态指标。 
      心理专家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一般常态心理者,二是轻度失调心理者,三是严重病态心理者。相应的,心理咨询也分为三类: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心理健康者主要拥有的品格为乐观、自尊、外向,这些优良的品质帮助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更能体验主观的幸福。  
    二、“健身”与“健心”的辩证关系 
      身心关系,中国古代称之“形神关系”,西方则称“灵肉关系”。身,是指相对于人的精神的感性肉体,即人的物质性躯体;心,则是指相对于人的躯体而言的精神、意识、观念、情感。 
  (一)人的生理状况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说明了心对身、心理对生理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原理。对个体而言,生理健康则机体系统功能正常,个体情绪积极稳定,思维敏捷清晰,注意持久集中,处事理性客观。同时,心理能量增强,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兴趣增多,表现出生命活力。相反,生理上的轻微不适会使人情绪低落,兴趣减弱。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全民健身,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有助于国力昌运,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二)人的心理状态对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对人体健康具有巨大影响。所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人体生理机能的改善,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们在一种良好的、旺盛的状态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使人体的生理状态显示出向上的活力。反之,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产生心因性疾病。 
      健康的心理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全民健心,优化环境,提高素养,有助于提高士气,增加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因此,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三、全民健心工程的实施 
      (一)普及知识,提高全民科学健康素养 
      健康是人类有效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普及健康素养,有助于指导和帮助全民正确处理生理、心理和环境等问题,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培养健康行为,自觉维护健康。公民健康素养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方面内容。  
     (二)科学引导,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有一个基本的估算:健康有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而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面对当前我国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病,药物、手术、医院、医生的作为受到限制,唯一可行的是每个人都摒弃不良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特别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三)防微杜渐,增强学校心理教育实效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的兴衰存亡。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配备专职专业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特点,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拓展多种教育途径,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面向全体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少数开展个体咨询,重视学生潜能开发。 
     (四)统筹规划,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站点 
       心理健康服务已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范畴,配备功能完善的社区心理服务站点和专职心理社工开展心理服务。一是聘请专家为居民讲解心理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二是有效开展个案辅导,有针对性地为居民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等提供心理咨询。三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缓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压力,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同时,为社区特殊需要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跟踪监测,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五)聚集资源,建成健心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培养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精神卫生工作者等,分层开展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精神卫生工作者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的专业人员。 
 
     (六)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全民健心活动 
      结合实际,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扎实开展全民健心活动,推进社会健康和谐。
     一是要通过宣传展板、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二是聘请高校心理专家、著名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
     三是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居民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总之,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是幸福快乐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象征。健康既需要健身,也需要健心。科学健身,才能促进全民健心;调控心理,更能促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