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组织文化创新之举

2013年02月18日 社会心理服务研究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组织文化创新之举已关闭评论 阅读 807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欢迎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www.zhipr.org  肖汉仕谢谢您收藏、宣传、链接中国全民健心网,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王伟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二者都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

  人文关怀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内涵。所谓人文关怀,目前比较认同的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保证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领域创新和突破的必然选择。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二者都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以往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不尽人意,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工作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工作思路比较狭窄即为其中之一。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上,结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出,对我们有一种勇于创新,视野顿开的感悟。我们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切实解决人的内心困惑,在这个基础上再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最大化。

  《中国职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5%的员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不完全统计,从1980年以来,我国大陆已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身亡。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给员工本人带来了伤害,也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议组织在关心员工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树立组织人本管理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建立员工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定期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组织员工填写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和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掌握员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情况,分析查找员工心理问题的原因,完善员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

  第三,建立员工心理疏导机制,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咨询师,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购买发放员工心理健康手册,努力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育员工心理资本,开发员工乐观、希望、自信、韧性等积极心理的品质。

  第四,建立员工心理调节机制,帮助员工了解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技能和方法,掌握自我安慰法、自我解脱法、自我宣泄法、换位思考法等简便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及时克服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在工作中充分发现员工的优点,挖掘员工的潜能。对犯错员工进行问责处罚时,要提前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和思想顾虑。

  第五,引导员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注重促进员工的心理和谐,促进员工情感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针对个别较大心理压力汇总记录,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谈心工作。

  第六,要在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团结动员广大员工为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建功立业的同时,建立健全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调解工作机制,引导员工以理性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大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

  第七,积极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组织开展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使广大员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第八,积极引进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该计划是以国外成熟的EAP为基础,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个系统的员工心理管理方案。EAP是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效能。目前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实施了EAP项目。
       中国全民健心网首页请点击http://www.zhipr.org/
       健心研究栏目请点击http://www.zhipr.org/jianxinyanjiu/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