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要不要上兴趣班,按孩子的年纪对号入座

2020年01月10日 心质培养 要不要上兴趣班,按孩子的年纪对号入座已关闭评论 阅读 1,515 次浏览 次
扫码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健心学堂”,可获取大量科学实用的相关知识
要不要上兴趣班,按孩子的年纪对号入座

(中国全民健心网肖汉仕/刘笑妍转载、编辑,想学习更多科学实用的知识,请扫一扫“健心学堂”的二维码,免费关注健心学堂,  推广还可能获奖哦

 

第一阶段

 
         0-6岁的小朋友,我不鼓励上兴趣班。6岁之前,小朋友的生命使命只有一件事——活动身体。这个时期小朋友的感觉、情绪、心理、认知、精神与身体浑然一体,只能通过活动身体来获得看似“混乱”的全面心智成长。
 
         6岁以下的小朋友会表现出对所有事物的兴趣,这是探索外在世界的正常现象。世界那么大,一切都是新鲜的。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正是初期孩子探索世界的状态。面对这种广泛的兴趣,我们要允许孩子自由探索,给予孩子空间去做“无意义”的创造,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适当引导,表达出感同身受的喜悦即可。
 
         这个时候送去兴趣班,家长会发现孩子两天就没有了兴趣,便给孩子扣上“做事没有长性”的帽子。首先要接触的不是琴棋书画,而是运动。出生后的前六年最重要的是发展感觉统合系统,如果发展不良,会导致未来学业学习困难。所以0-6岁最重要的是感官和运动的发展。因此,所有你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让孩子来体验吧。游泳、各种球类、冰雪项目、轮滑、跳绳、爬树、游乐场……
 

第二阶段

 
         7-12岁,趣味性培养期。7岁开始,小朋友进入了第二个生命发展阶段,思维意识和身体基本分离。小朋友可以开始用意识支配身体的行为,这个年纪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教”,并试图协调自己的思维与身体,去执行“学习任务”。
 
         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去兴趣班。因为大部分兴趣班都“很无趣”。不仅无趣,还要学很多专业知识,有比赛,有考试,so so serious! 一旦家长或者老师把兴趣与考试、竞争、学习联系到一起,孩子就会立刻失去兴趣,因为孩子再也不可以自由地“品尝兴趣”, 而是被要求按照大人的方式来做。也是从这一刻起,孩子失去了做自己的自由。当一个生命不可以做自己,他的力量就随之消失。
 
         尤其是中国的兴趣班,少有欢声笑语,只见压力。7岁的孩子心理与身体的协调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压力的提早出现,只会阻碍接下来心理、认知、精神等部分的分离发展。我认为12岁之前,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增长兴趣、更好探索的只有自己。(家长如果能够时不时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当然更好。)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够充分的发展自我,才能充分去理解什么是学习,才能培养出学习能力,包括强大的意志力与专注力。
 

第三阶段

 
         12岁后,专业性发展。12岁以后就那不一样了,孩子的认知与身体协调高速发展期,可以将内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与精神活动以各种创造的方式表达出来。内在的生命力会以多种艺术形式彰显,舞蹈、绘画、音乐、体育...... 孩子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将生命力的激情以外在形式表达的能力,并十分享受这种自由创造的美好与惊喜。
 
         以绘画为例。绘画是一种艺术,旨在表达自己,借助绘画表达想法、情绪、创造。6岁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涂色彩、画线条、玩泥塑……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自由绘画的空间和生活氛围就好。不必去兴趣班,现在的美术兴趣班貌似很有创意,但大多也都是老师的创意传递给孩子,无非是变了一种教条的模式,本质却是相同的——过早的摄入了方法、形式、对错、好坏等固化的东西。
 
         0-6岁的自由发挥是素材积累期,7-12岁的趣味练习是能力养成期,12岁后的专业学习是掌握一个系统,并用自己前期积累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出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这时才会有真正的创意出现,才会有自由的表达,表达出的才能被称之为艺术。艺术从来都不停留在兴趣班中或者课堂内。真正的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会孩子如何生活,也是对生活的表达。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意义

 
         再说回开篇提到的那位爸爸。一件事情如果是错误的,是不是因为已经做了很久就不该放弃呢?难道不是越早放弃越好吗?早点放弃,孩子多些自由的时间远远比掌握了某种工具性的弹钢琴对生命更有价值。不要轻易在童年给孩子扣上不坚持的帽子,无意义的坚持没有必要。
 

父母都不会弹钢琴,只负责买架钢琴、交钱、报班、督促,让孩子坚持学习,练成“本事”。这个过程是很功利主义的。

 
         还有,真正的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全脑,我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提过,儿童是全脑发展,不需要开发,而是保护!那就不要豁出命去逼迫,让孩子不仅没有体会到乐趣,还增加了很多的痛苦,并且严重的破坏亲子关系。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修养,其实听古典音乐也可以,不必辛苦弹钢琴。
 
         前段时间我去是试听一个书法班,跟我一起上课的全部都是小朋友。八个小朋友,其中有六个是练硬笔书法的,两个是练硬笔+软笔。我们围着一个特别大的桌子坐着,对面的小女孩大概一、二年纪的样子。她时不时偷偷来瞄我,可能觉得真奇怪,怎么大人也来学习。坐在旁边的小女孩估计都没上小学,她在写"我"字,写了一大页,却总被老师批评。
 
         我很理解地给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说:我知道你写得很不开心。她对着我点点头。八个孩子,至少在那天下午,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快乐。
 
         老师则挨个儿训斥,包括我。哪儿写的不好,有什么问题。“你就照着这个写,怎么那么简单,一个撇一个捺,怎么会写错了呢?!你干什么那?!我就不明白你究竟在干什么呢?!你想什么呢你?!你这个东西都能写错,要老师有什么用!”
 
         是女老师,口气还算很温柔的。旁边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想上厕所。” 老师说:"你干嘛?你才来多长时间你就要上厕所,能憋住,你坐下吧!一会儿找个理由站起来,一会找个理由站起来一下,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怎么回事。写那么多有什么用,没一个是认真写的。没写好就拿给我看?!你是来这糊弄的还是怎么样?......"
 

意志力,培养还是扼杀

 
         那些孩子年龄最大的不超过十岁,平均也就六七岁左右。这么小的年纪,他们应该在外边玩的呀!为什么要在这里练字?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爸爸锁在家里每天练字的情景,明明一心只想玩,却被逼埋头苦练字。
 
         现在我30多岁,开始想要练字,不是想要写一手好字给谁看,而是觉得软笔书法这件事是一种静心的途径,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培养我的意志力。
 
         很多家长让孩子练舞蹈、书法、钢琴...... 以此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意志力不是被父母逼出来的,不说父母给报了一个练字的班,天天去,坚持多少年后就成为了有意志力的人。真正的意志力是以好奇心、兴趣为基础,以自制力与专注力为辅助,在自由的氛围下养成的,整个过程孩子是主动的,是享受的。
 
         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欢中国文学,喜欢中国古代的文化,可以享受写软笔书法。但我不会逼他去学去练。如果我有幸能够养成写字的静心习惯,那他的成长环境就多了一点这样的氛围,经常看到妈妈在做这件事,而且是很享受的,或许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点点的熏陶或者影响,足够了。如果他有兴趣,偶尔跟着我写写玩玩耍耍,也很好。再大一些,他自己完全可以选择、决定要不要深入学习和练习,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为了谁

 
         报兴趣班之前可以问问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让孩子在某个领域赢在起跑线上?培养孩子某个领域的特长?认为孩子有此天赋,所以大力发展?不想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比下去?...... 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身为父母有点望子成龙、太过急功近利,希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身上就已经背着什么光环,像谁谁家的孩子一样就已经有什么样的才艺?家长能不能看清楚自己的欲望,能不能觉察到这个欲望下自己内在的匮乏?有没有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是真的艺术教育还是为了解决我们对生存的恐惧?
 
         孩子是不是幸福,与会不会拉小提琴、会不会打高尔夫无关,而是孩子有没有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心智模式——它与爱有关,与自由有关,与孩子自我价值感有关,与亲子关系有关......
(文章来源:DB内向星球)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将此文发送到朋友圈并发送给好友,将独乐乐变为众乐乐,谢谢!
   
标签: